大家好!我们今天来分享“一壶千金,几不可得”的这把千金之壶“大亨掇只”。简单介绍"大享掇只壶"来龙去脉,最早拥有此壶的人可追溯到丁松林先生(1905–1949)。后来到了抗战时期,被丁松林先生之妻潘菊华的娘舅周品珍(中国同盟盟员,抗战国共合作时期任宜兴蜀山镇镇长)送给好友潘序伦。 直到八十年代初,宜兴蜀山潘姓人家(即潘氏第三代子孙)注意到这一珍品。潘家晚辈为了鉴别真伪,请徐汉棠来家鉴定,并确定是邵大亨真品。后来徐汉棠又把这件事情,告诉师傅顾景舟。顾景舟在看到这把壶后十分欣喜,更是爱不释手,称赞这是一件稀世珍品。然此“大亨掇只壶”被紫砂界所知,赶紧拿回家珍藏起来。直到在1987年潘家晚辈要兴建住宅,经济拮据,不得以出让“大亨掇只壶”。被藏家许四海以3万元的价格收购。现今这把“大亨掇只壶”保藏于上海嘉定的“四海壶具博物馆”,她的离奇经历终于告一段落。
大亨掇只有多经典?掇只这个壶式其实是掇球壶式的创新,球与半球的连缀堆叠形成了掇只这个壶式。壶色润泽有度,造型饱满协调,端庄稳重,气度不凡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在《宜兴紫砂壶艺概要》中云:“经我数十年的揣摹,觉得他(邵大亨)的各式传器,堪称集砂艺大成,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。从他选泥的精练,造型上审美之奥邃,创作形式上的完美,技艺的高超,博得一时传颂,盛誉之高,大有‘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’之慨。” “大亨掇只壶”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。
此壶有着浑圆的壶身,半圆的壶盖,圆钮,线条流畅,比例得当,压盖略微浑厚,点线之间见出魅力,子母线口盖温和严密,简练大方。
此壶选用弯流嘴胥出,在端头下压,柔美之姿明显,壶柄略微上抬之后优雅滑落而下,形成一条圆润饱满的弧线,朴雅大方。
其壶嘴玉韵秀气,其制壶胎薄而坚致,工整而规,壶形浑圆高贵,壶钮扁圆,壶把浑圆如耳,带圆底圈足。此壶其造型简洁大方,整器莹润饱满、浑朴典雅,以简练的线条来体现其内蕴,昂扬挺拔,气韵夺人。
扁珠钮与壶身自然协调!造型上审美之奥邃,创作形式上完美,技艺高超!此壶线条流畅利落,宛若一气呵成,起承转合充满律动予人明快生动之感。
作者此“大亨掇只壶”色浑厚深沉,莹润如玉,造型古朴端庄,稳重,气度不凡,充分再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。
图片因环境光及各种显示媒介影响
偏色差异各有深浅属正常现象
色泽以实物为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