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已经是2022年了,在紫砂历史的长河中,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,我们应该称之为近现代紫砂。期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和空前繁荣时期。壶艺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不仅使失传几十年的优秀作品逐步恢复,而且还创造了一千多种新产品。几何形壶(包括圆器、方器)、自然形壶(又称花货)、筋纹壶及小型壶、水平壶等四种类型都有产出,色泽包括红泥、紫泥、梨皮泥等十多种,纹饰运用了浅浮雕、印花、贴花、篆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。
现代紫砂壶艺术以朱可心、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。著名老艺人还有裴石民、王寅春、吴云根、任淦庭等。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,但又各有所长。顾景舟技艺全面,喜作素式茗壶;王寅春、吴云根则以筋纹器壶为主;朱可心、蒋蓉又善作雕塑装饰壶;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,还以制作形色逼真的花果小件著名;而任淦庭则以书画陶刻称著与时。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,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,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。
1955年10月成立宜兴蜀山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,被迫改行的老艺人都归了队,并开始招收青年艺徒,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。1958年10月成立宜兴紫砂工艺厂,并开办紫砂中学,同时选派优秀青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深造,成为紫砂行业的专门人才。
六十年代“文革”期间,紫砂壶也列入封资修,除少量供外贸出口品种外,主要生产日用陶和工业陶,以维持生计。壶底款仅钤“中国宜兴”印章。但“文革壶”却为人珍视,原因是泥质优良、色泽纯正,制作技水准亦高,且有名人名作。
七十年代,宜兴紫砂工艺厂扩大紫砂研究室,由朱可心、顾景舟、蒋蓉、徐秀棠、徐汉棠、高海庚、吕尧臣、汪寅仙等组成,专门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。此时,传统名作得以肯定,如顾景舟的僧帽壶、井栏壶、提璧壶,汪寅仙的菱花提梁壶,朱可心的咏梅壶,蒋蓉的白藕酒具等。
1975年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宜兴举办“陶瓷美术设计班”,挑选最优秀名工参加学习,有徐汉棠、汪寅仙、何道洪、谭泉海、鲍志强等,逐渐形成一代名手,成为行业带头人。1979年和1983年,宜兴紫砂陶器和高级紫砂茶具荣获国家银质奖和金质奖。1979年,朱可心、顾景舟、蒋蓉、高海庚等十九人被江苏人民政府授予“工艺师”职称。1988年,顾景舟经国家轻工部批准,授予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,并崇为“壶艺泰斗”而饮誉海内外。
紫砂茗壶是以特殊的紫砂材质精制而成,具有一定的制作技巧和审美标准。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注重作品内涵,形成百品竞新的现代紫砂壶艺术,名师新秀,各有所长,显示作者品格特征和紫砂文化,吸引着海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向往和倾心。